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漸漸地變成了一頭袋鼠

整理老照片,想起葡萄牙,仍然有一種念念不忘的思緒。

想念的倒不是美麗怡人的風景,美味的料理,也不是歐洲老城市的優雅氣派。

我覺得它有一種氣質。

其實早在布拉格一同參與交換計劃的同學身上看到些蛛絲馬跡,西班牙的同學瀟灑奔放,來自葡萄牙的同學就含蓄許多。但都是善良的人。全因自己慢熱個性,反而受不了西班牙式的過度熱情,和葡人的聊天,一般上較愉快且深入一些。但是,當時並沒有察覺深究。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葡萄牙人骨子裡都有一種憂鬱的情懷,崇拜的不是熱血英雄,而是憂鬱的詩人。他們習慣也享受這種憂鬱,低落時不假裝快樂,想獨處時不刻意狂歡,這樣從容而感性、快樂並傷感地生活著。這種情懷,他們自己稱為「saudade」。

我相信,傷感有時不是件特別壞的事,那些多愁善感的人們,一定有顆敏感易動的心。喜歡西西的詩句《蝴蝶輕》:漸漸地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袋鼠,袋鼠的口袋在懷裏,我的口袋在心中,袋裏總纍纍地滿載許多東西。漸漸地明白,蝴蝶為什麼能夠飛了,因為蝴蝶輕,蝴蝶沒有心。


總是被哀愁而吸引,我也漸漸地變成了一頭袋鼠了嗎?











Thursday, November 9, 2017

路过雨天

刚出门就嗅到空气里的湿,果然后来就下起雨来。从一个已经堆满白雪的城过来,然后隔天就要离开,到一个阳光普照,私自拥有湛蓝色天空的城,所以短短的一天,有路过雨天的感觉。

喜欢这样细雨丝的城,不知何故,仿佛洗掉了浮夸和过分的活泼,特别安静祥和,也清新。人们有难得的沉稳。

以一个路过的姿势,没有打伞。防风夹克当雨衣地穿,走了好长的路。默默地念着陈珊妮的歌:一开始已经确定我们不会好转,你的伞我都没有用。可是我喜欢路人撑伞的姿势,好像伞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

后来朋友带着我们坐地铁去了,轻轻地绕过城市的某个角落。绕过白天路过的那个塔。坐着地铁,仍是一个路过的心态。


想想,也的确是路过没错。






Sunday, November 5, 2017

降臨 : 乘時光機前來搭救大雄的章魚

< Arrival, 2016>

Arrival 是在飛行途中看的,看到一半就睡著了,醒來時已接近尾聲,正趕上語言學家以中文說電話(那中文讓人欲哭無淚)。迷迷糊糊中對這部電影的解讀(論文後極糟的後遺症)有:

1.大章魚不是外星人,而是未來惡劣環境裡生存下來的進化生物。

2.大章魚不來自外太空,而是未來投映在今日的影像通話,所以最後不是離開,而是憑空消失。通話目的就是給今日的人類送警示(壞境污染給未來世界的危害)和應變的禮物。那些煙霾看起來的確糟糕。

3. 大章魚吸盤撥出的黑墨符號,不就是水墨畫與書法的結合嗎?中國文化無處不在,如果有巨變而碰巧傳承下去的機會很大。不過從篆、隸、行、草、楷、繁體變成簡體這樣的字體演化來看,書體應該會逐漸潔簡才對。所以一個符號代表的絕不止一個字,可能更為複雜,是一段記錄。

4.語言學家不是有了預測未來的能力,而是在學習未來語言的過程,接收到了未來世界有關她的歷史影像記錄。語言學家自此應該會變成名人。

5. 關於為何是章魚不是其它物種我一點異議都沒有。曾看過章魚的報導,章魚有3個心臟之多,基因重排能力讓它可以跟著環境變色,聰明的它擁有超強的智力、意志力、記憶力。肢體靈活且速度快捷。據說澳大利亞的章魚在海洋缺乏食物時,能在陸地上敏捷尋食。簡單來說,章魚本身就是一個觀察、學習和應變能力一流的先進生物。如果說地球有天再經歷冰河期這樣的巨變而生存下來的章魚進化成高級生物也說不定啊。

6. 與人溝通真是這世上最難最偉大的

這樣想來恍然大悟,不就是從小讀到大,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嘛 -- 那乘時光機前來輔助大雄的缺耳機械貓。

可惜的是電影要傳遞的訊息很多,只能成為以劇情為重的影片了。可幸的是,故事說得還算有趣。最好的部分就是,語言學家知道了將來的痛苦,她還會勇往直前嗎?正如我們這些不成材的大雄,明知會給未來環境照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我們就因而停止製造垃圾、減少危害、努力挽救了嗎?

瀨戶內海 : 無聊到某個程度,就成了一種境界

《 瀨戶內海,2016 》

那一年的電影節,與E約好要看《瀨戶內海》,自以為冷門電影沒有觀眾,想不到竟然連票都爭不到半張。我倆狠狠地說,該死,這島上定是太多日裔了。幾乎一半想看但找不到伴的冷門電影,都是與E一起看的。說是與我看電影,總會看到平日不看的題材。生活裡有很多怪咖,我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而瀨戶和內海是絕對。

在內海眼中,瀨戶是個不靠譜說話不著邊際非洲貓頭鷹似的傢伙。而在瀨戶眼裡,內海是個為了看起來聰明總說著讓人不明白詞語的悶騷型。無法與他人好好相處的兩人,下課後就坐在梯階上閒聊,隨意卻認真、胡扯卻細膩。

無聊到某個程度,我覺得它成了一種境界。

兩人在梯階上,別轉著臉,不發一言喝著各自的熱茶,然後風吹著樹梢,音樂響起,鏡頭漸遠,卻讓人覺得那是彼此間最好的默契。

張愛玲曾說,一個知己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一部分。

感謝身邊總有一兩個朋友,不嫌棄對方有多怪異仍期待偶爾的一期一會,聊聊別人不懂的話,看看別人不看的電影,說說經歷過的倒霉醜事。不論對方有多難理解和相處,總能在互相嘲笑彼此的短處之際,看見對方優美的一面。

Sunday, July 2, 2017

向陽



住在鬧市邊沿四年了,不敢相信這城竟還有一片綠色圍繞的小山坡。

不是人人喜歡,小房子鮮少招待朋友,但到過的朋友不是嫌路途偏遠,就是埋怨我有鬧市不住,卻住到“鄉野山林”裡。

何止聽著鳥鳴聲起床呢,一對八哥喜歡陽台,常常趁我不在時在那裡開派對,給我留下一地的果核。一群不怕人的松鼠尤其喜歡空地上的椰子樹,每天早晨都在樹上亂竄。蚊蟲也多,得經常噴點香茅精油。蟲蟻如此橫行真叫人矛盾,那麼想接近大自然,卻還是為收拾果核這般小事而不耐。

不過,我仍安於城外。我喜歡過分明亮的窗戶,還有窗前的綠。閒時若天氣好,索性連早餐都搬到陽台上吃。傍晚風大,偶爾看得到晚霞,適於過著澆水除草的小日子。

也適合做一些很久以前想做但還沒做的小事。比如水墨畫。泡一壺花茶,在樹影婆娑的窗前,練習拾淡。我喜歡墨水在宣紙上淡淡地散開那種特有的韻味。畫一張張卷起來,隨手丟進小小的褐色瓷缸裡,每當陽光照來,宣紙變成透明,可是墨水卻更加分明。還真有種隨意而安的感覺。

Monday, May 22, 2017

不怕遲到的人




喜歡楊乃文《推開世界的門》。 MV剪接的方式,在一首歌的時間,記錄藝術家對創作和理想的執著。不管是手工、花藝、服裝、繪畫、還是針織,他們看起來專著、認真、堅定。歌曲由楊乃文這個風格獨特的歌手缓缓唱來,特別有力量。


世界腳步再快,總有站在門外,不怕遲到的人。

Monday, May 15, 2017

四重奏 - 尽管不滿座也要奏下去

四重奏,2017

看《四重奏》的原因很簡單,四位我很喜愛的個性演員,不知怎的被奏在一起。迟迟不看的原因也簡單,原以為它是一部灰得沉重的劇。

一看卻馬上有種預感這會是近年來我最喜歡的日劇。不討好不遷就,不急不徐,劇情對白點到為止,卻處處到位。這是一部得慢慢聽,細細看的日劇。

一面看一面笑一面羨慕有這樣一群那麼不一樣卻合拍的朋友。比起藍天,更喜歡滿是雲的天空的朋友。可以把檸檬和香芹都當成大話題的朋友。比起表面嘻哈,更喜歡深入聊天的朋友。

喜歡的是, 最終四人還是回到不滿座的原點,如果有人因此而名成立就什麼的,反而就俗了。

李榮浩有一首歌這麼唱,一生未必會滿座,連帶愛人親友你我都包括。寫得真好。

又有誰的日子真的滿座了呢? 不滿座又怎樣呢?劇終小雀總結性地說:聽得懂的人還是會懂,只要懂的人聽懂了,不就好了嗎?

正是。我也這般想。

《四重奏》那種灰,三十歲以後看來,是一種詼諧,多加幾分溫暖。

Friday, February 17, 2017

回味

《 小森食光,2015 》

最近看的電影,大多和吃有關。淡淡小品如《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比較煽情的有《天皇の料理番》,輕鬆小品有《約飯》《小小食雜鋪》。

當然少不了《小森食光》。喜歡這部小品倒不是因為它的美食,短短兩集的電影當然缺乏漫畫的伸縮空間,可喜的是它回味依然無窮。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日本和芬蘭在某方面其實是很相似。我不信。以為朋友因思鄉於是在異國環境裡挑一些可以和家鄉扯上關係的事。直到看了《小森食光》。 N年前在芬蘭生活的點滴,突然都“咻咻咻”回來了,歷歷在目。

比如说夏天的市子摘下胡頹子做成果醬;我們在夏天的尾巴邊散步邊收集藍莓,為了保留果鮮度而煮成微酸的果醬,再搭配谷糧麵包和綠茶。

或是市子和朋友悠太一起去養魚場打臨工,老闆請兩人享用鹽烤紅點鮭魚;而我難忘芬蘭朋友從湖里釣的魚獲,簡單鹽烤一下的美味。

秋天的市子會採五葉木通的果實與朋友們分享;而芬蘭人最愛走進森林彎身割下營養成分豐富的蘑菇,然後及時做成帶有樹林味道的蘑菇湯。

也像小森的冬天嚴寒,大雪紛飛,正是天然的冷凍庫,市子和鄰居們會把晾乾的白蘿蔔埋在雪地裡。芬蘭的冬也特別悠長寒冷,我們做了冰箱容量無法負擔的餃子,也會鋪上保鮮紙,就那樣攤放在陽台上裸凍著。

芬蘭這片“沒什麼”的國家,有我這輩子算是獨特的生活片段。大家隨著四季變化而作息,取材自土地森林湖泊。芬蘭因資源昂貴有限,大家不輕易浪費資源。沒有經常上館子的奢侈,不比家鄉的便捷,有時還得花很長時間處理食材和烹調,日常習慣甚至退化到較原始的方式。但是奇怪的是,那些還帶有大自然氣息的食物,醜醜地,也不華麗,卻擁有讓人回味的魔力。親力親為的實在感亦讓人意識到,生活和大自然有那麼地息息相關。

於是給朋友發個短訊 --- 日本和芬蘭在某方面果然很相似。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7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的人生

< A Street Cat Named Bob, 2016 >

情人節看一部淡淡的,但暖如三月已經來臨的電影,感覺美好。

看到James戒毒後朋友問他感覺如何而他說:「I feel good. The same, but totally different」,我就笑了。

想起在ABC山里徒步,問起明天的路程如何,明天吃什麼,路上的風景會怎樣,山导都會一臉認真的回答:「Same same, but different 」。後來仔細一想,看似不太邏輯性的一句話,卻埋伏著深厚的人生道理。

其實我早該懂了不是嗎?以前在芬蘭,一開始總覺得悶,後來卻漸漸懂得了它的低調它的冷酷。開始發覺相同的下雪天,相同的陽光景色,也可以擁有不一樣的天色,不一樣的溫度,不一樣的雪花,不一樣的心情。

想不開的時候,就連看出去的風景是灰的。有時,還得掏心掏肺地經歷、痛哭過、失去過、和某些人某些事插肩、或遇見BOB一般的自來貓。可是我相信,只要濾清那層灰,就可以發掘平凡日子的美。有天醒來,會意外地發現今天和昨天一樣,也不一樣。

原來,我們總得花點時間,才能有足夠的信仰,把日常修練成一種念念不忘。依稀記得我曾经這樣寫過,這些年丟失了這個信仰,幸好又突然記起来。



Wednesday, February 8, 2017

我喜歡你簡便的行李


 
是,我家徒四壁,無個性可言,如此貧乏。


或是早前不確定因素,或是後來時有遷移可能,不知何時,開始無意識地練習著簡易生活。 

其實本來就不喜歡過量飾物,不介意簡單裝束,也沒有特別的收集嗜好,生活相當平穩靜好,想想就明白一切皆身外物。後來發現,只要少了身外物,少了牽絆更易為所欲為。於是物量漸少而物齡漸長。 

和朋友聊如何簡易生活,不做無謂的購物,大家都有奇想,大嘆不如。我倒是每回想到不管是我還是世界都沒有雪了,就不會再有購物興致

很久以前讀鯨向海的詩句「我那麼喜歡你簡便的行李,容易抵達、安頓、然後開始愛人」,竊喜,原來簡便也不是沒有好處,于是至今記著,字句不漏

Saturday, February 4, 2017

两种不同的理想

每次看见有理想的唱作人很有理想地繼續唱作,都分外开心。
虽然偶尔会想,赵雷这家伙怎么不修饰一下,也会想李荣浩你怎么也华丽起来了呢。
不过都不重要,不是有理想么。

趙雷《理想》


李榮浩 《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