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他們的風格是玩

談起自己的國土,有時會做出這樣的特質形容:華族愛賭,印族愛酒,馬來族散漫。雖說用刻板印象(stereotype)來看待事物是缺乏公正和客觀理念的,但我們總是不知不覺就犯那樣的毛病。

其實歐洲也逃不開刻板印象之說,就拿迎新周來説好了。

去年在芬蘭的迎新周,時間表排得滿滿的,短短幾天就把風俗,氣候,學校運作,三言兩語交待清楚,就連預防憂鬱症都慎重成爲課題之一。北歐人辦事效率高,規律,時間觀念強,冷漠,深思的印象就此設下。

今年輪到布拉格的迎新周,時間表稀疏,正經事匆匆帶過,一看節目全是吃喝玩樂。課程介紹的重要部分,只有30%出席率。主講人閑閑地說,準時列席的一定是北歐交換生,其他歐洲學生可以不用等。細問下來就樂了,那30%果然全來自北歐學校。刻板印象如此精准,主講人倒自己不好意思起來。

這樣看來,捷克人的風格絕對是玩?那我也得儘快入鄉隨俗才是。

昨天和同學去看捷克現代芭蕾。对于古典音乐及舞蹈一窍不通的我,實在不是看古典芭蕾的料,多怕中途睡著。但意外的我非常喜歡現代芭蕾。不再局限于黑白天鵝,或是吉赛尔的鬼魂,現代芭蕾即創意又精彩,簡陋的舞臺,簡單的燈光,大地色的服飾,卻是場純粹的肢體表演。

大家都喜歡第三場,以舞蹈向捷克歌手Jaromír Nohavica致敬,再三謝幕的掌聲不斷。深受活潑的舞蹈感染,出場時大家都是微笑的。能笑著離場,真好。也許下個月再看場小王子與43次日落兒童劇吧。宣傳單上寫:小王子不再畫綿羊了,他還想跳舞。聼起來不錯。

開始有點喜歡這座城市。

Ponec theatre
Husitská 24A, Praha 3
Website: http://www.divadloponec.cz/news/index/mn/17/page/15


捷克現代芭蕾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從偷窺到竊聽

重游布拉格的那一天,在街頭遇見火車上同車廂的加州兄妹,他倆從蒙古流浪到歐洲,女的漂亮男的帥氣,身上流露一份真正的瀟灑。他們邀我一起去聼吉他音樂會,說布拉格是少數不管遠看或近看都美麗的城市,真嫉妒我有更長的時間待在這裡。

其實我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高興,对布拉格的印象,始終不好也不坏。這次來純屬意料之外。那時在選交換的學校,最想去日本,結果變成本來不在考慮範圍的布拉格。網頁上説:請選擇布拉格,因爲這座城市的城堡遠比迪斯尼樂園還多。

就布拉格吧,到底溫暖一點。我想。

重游布拉格的那一天,我沒在橋上逛太久,反而去了橋下。和一對夫婦在河邊看對岸的老城,相視而笑。他們說天氣真美。我點點頭,我們總在天氣好的時候,覺得世界很美。
在情鎖橋遇見一群青少年,五顔六色的鎖寫著承諾,挂滿小橋,導致看出去得風景都是一框框的浪漫。青少年說用這種方法來祈求一段感情不是很虛幻嗎?我笑。
經過巷子裏的小小咖啡座,門口用粉筆寫著‘傳統捷克糕點’,裏面播著老歌,店主正在看食譜研究料理。也許因爲老歌裏低沉的嗓子,我就坐下來了。奇怪,以前最喜歡有特色的餐廳,這些日子卻很愛樸素到幾乎簡陋的咖啡座。年紀大了,返璞歸真了?相當喜歡那片藍莓派,水果茶,還有燒得不完美的陶餐具。如此不完美,太像生活。
傍晚在鐘塔和每小時報時的工作人員聊天,他說1月會下點雪,2月雪融時最冷。我相當好奇,每天都高高俯瞰的他眼裏,世界又是怎麽一個模樣呢?
在塔上看夜景看久了,世界最終面目模糊起來。墻上有人寫,we are the champion。世界之最這樣的事,建立點永遠不是多大的成就,而是多大的自信。
然後在廣場上遇見一同游波蘭的母子,給我帶來精神糧食的同鄉網友,還有一群歐游的理大校友。我曾和阿麗安說,下次我到中馬,或是她到北馬,約出來一起唱K好了。結果,我們居然在布拉格見面!意外真是美麗呵。

突然閒,毫無預兆地,在布拉格,我覺得世界刹那間又變得很小很小了。小得我可以從一個偷窺的人,變成一個竊聽者。

照片的力量

感謝阿麗安等堅持要我走一趟《30年后的Manang》攝影展,以致我在晴朗的天走進展覽廳,流連忘返。

捷克攝影師Michal非常好奇父親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遇見的人,於是他拿著父親30年前的照片重游馬囊村,尋找照片裏的主角們。尋找過程沒有想象中容易,有些人遷移加德滿都,有些長大,有些老靡,有些不在人世,還有個小孩無論怎麽認都是個謎。

查無此人!你可以想象嗎?整個村子,沒有人記得那個戴面具的小孩。那是鄰鎮的小孩,還是……我看太多童話漫畫的毛病又及時發作。

讓我意外的是,30年后,那個樸素可愛的村子,沒改變多少。

這些日子有點審美疲勞,看見如斯故事,自然欣喜。Kember曾經在1998年寫:摄影提供了一个令人安心的图景 --- 仿佛一切都定格在某个地点,时间和空间。

基本上我同意。歲月從來都不是仁慈的劊子手,相機卻巧妙地借了一點的時光,凝固成影。然而這個影展又再度欺騙我們,一下子把時間跨越了30年。不在記錄裏的30年,那些人們經歷了些什麽?村裏辦了多少次Badhe節?時光都去了哪裏?

這是照片的力量,還是照片的疏忽呢。

 
我異常喜歡那父親拍的照片,陽光明媚地照在孩子們身上,刹那間還以爲時間是不會走的(上:30年前)。然而,爬在梯子上的小女孩Didi,已經不再耍樂(下:30年后)
30年前的馬囊,村民對相機的認識很少,鏡頭下都是生澀自然的臉孔。大家把認出來的居民們圈起來,寫上名字。有趣的是通常連自己都不記得的事,卻由村裏其他人認出來。


註:
爲了尊重攝影師,只拍了這些照片,而且刻意用了黑白色。
30年前的攝影師 – Zdenek Thoma
30年后的攝影師 – Zdenek Michal

看完一場電影

這一個夏末,離開于城,不過像是看完一場電影。拎起隨身物件,站起來,丟掉吃不完的爆米花和飲料盒子,跟著其他觀衆緩緩走出電影院。

從電影院出來,抵達布拉格,以爲外面早已天黑,卻發現世界還是賊亮的。長時間處於黑暗的關係,一走到明亮的地方,眼睛來不及適應,得眨了眨眼,給乾澀的眼擠出一點分泌物。

電影裏,一小段疲累的愛情,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世紀的滅亡,或是許多人的交接,在兩個小時裏被快速播放,導致腦子呈現短暫的空白狀態。

也許,需要一段時間,腦子恢復過來,才想起剛才看過的電影情節,究竟是精彩還是老掉牙,喜歡或不喜歡,但具體上卻無法說出個所以然。或許,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才可以把不合理和細緻的地方一一指出來,然後發現,之前下的結論太昌促,開始喜歡(或不再喜歡)這部電影。

每一次走出電影院,我就會不知不覺走進另外一個空間,身邊還帶著舊的行李。離開于城,不過是這樣。我其實不愛爆米花。

 我在布拉格的小窩,有一扇大窗子,向東。
看得見夕陽的影子,藍天和小公園。
藍白色的就是學生村。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最沉重的旅程

9月11日,沉重的晴天,克拉科夫

對波蘭最早的印象,都來自兩部電影。我常想,這樣一個小國能承載多少傷痛?今日幸存的波蘭是什麽模樣?人們泱活在痛苦中,還是快步往前走?

當我步入猶太集中營,我才意會這是我有史以來最沉重的旅程。回程的巴士裏,沒有人笑得出來。導遊小姐也沒有笑容。她問,你們可否想象德軍建造了一個什麽樣的地方?我們稱它為“紀念館”,其實,它是一座墳場。

哦不,我心裏在喊,不只是墳場,那是一座人間地獄。一個看起來和青青校園沒差別的村莊,充滿各種各樣的死亡。搶斃,絞刑,吸進大量的毒氣直到心臟苛負不了,餓死,病死,兒童被當作實驗品試葯,即使二戰結束以後,人們還是因爲營養不良而繼續死亡。

有人警戒,別做壞事,不然死後打入18層地獄。這,就是18層地獄。不同的是,做不做壞事都得去,至死的那一刻,他們都以爲他們只是被送去集中營工作。工作是最大的福氣,因爲有工作的人可以活久一點,而所謂“久一點”是指6個月。

19,20,21塼色大樓是名存實亡的醫院,病人都不求醫,不是因爲太健康,而是進了就再也沒人出來過。

首先看到的是這個,我不明白的是,什麽樣的深仇大恨,促使要一個民族滅亡的信念?
 堆積如山的鞋子,可以想象多少人被處決。而這不過是冰山一角。
 後來,他們終于有床可以睡。但絕不是爲了更舒適,而是可以容納更多的人。
一層的床要睡上8-10個人,連轉個身都不行。
 籬笆外叫做自由。也有少數人成功逃獄,被處罰的不是逃跑的人,而是營裏的同胞。
 有人留下看不懂的字句,在小石頭上。身邊的老先生說,那是祝福語。
我點頭,祝福可以是任何語言。可是,當年世界狹小到容不下一個民族。
 天空和我們一樣,浸溺在一種傷痛的氣氛。

連馬兒都去旅行了

9月11日,重見天日,克拉科夫

同房的德國女生決定不去參觀鹽礦,她說悶。已經變成這樣了,旅行途中,再沒有事情可以悶坏我。所以我去看了。

克拉科夫的鹽礦是一座地底王國,共300公里,數字好像很虛弱哈,或者這樣說,它像從北馬一直走到吉隆坡的長度呢。它不可思議地擁有40個教堂,裏面的鹽制天燈像水晶燈一樣晶瑩剔透。

導遊說,有些人和馬,在鹽礦不見天日,每天工作8小時,這樣可能就一輩子了。最後一只離開那裏的馬,最近退休環游世界去了。

連馬兒都在旅行,叫我怎能停止旅行這惡習呢?

從地底鹽礦出來,新鮮空氣緩緩流入肺裏,有重見天日的感覺。於是我決定上坡看日落。皇宮建在西邊的山坡上,那裏夕陽正紅。重見天日以後,夕陽正紅。

泡沫人生


9月10日,天氣大好,克拉科夫

小朋友玩的是街頭彩色泡,從頭頂上飄下來。

如果說有理想,它或許像泡泡。那麽夢幻,那麽虛無,那麽短暫,小孩拼命地追捕,呵大人不追,我們旁觀。

較早入秋的城

9月9日,半陰半晴 ,盧布林

盧布林很小,風很大,很冷,它似乎比其它城市更早入秋。城堡很小,皇宮也小,大教堂不算大,幾乎沒什麽事情可以做。每天早上,山坡下大馬路旁擺著蔬果攤,整條街才奇跡般熱鬧起來。

老城在山坡上,很破爛的樣子。上坡是件苦差,然而,沒什麽事做的時候,吃點小苦上山去看人群,也就理所當然起來。

對我來説,盧布林要生活化很多,而我喜歡生活化的城。

Saturday, September 10, 2011

給過去的鮮花


97日,微风    ,華沙

抵達波蘭的那一天起,它的天氣就從來沒有給我好臉色看。

但是,華沙是一個感情豐富的城,給過去的花永遠新鮮,獻花的人從不間斷,他們比其它歐洲國家更積極地生活,往前走的同時也不停給過去致敬。

人在華沙,竟也感情豐富起來,有關華沙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在華沙留宿的那一晚,遇見青木,我倆一見如故,聊了一個晚上。她是我遇見來自壽司囯,英語說得最好的一個。青在日語裏是藍色的意思,她已經半退休,沒有親人,一個人在歐洲背包旅行已經個多月。
 
她說我像年輕的她。我後來也覺得。不是樣子,而是個性,想法。她說沒有後悔那樣過上半輩子,成爲現在的她,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是,誰的人生沒有些缺陷遺憾呢?能夠心平氣和地給過去致敬,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我隱約感覺到,過去一年的北歐生活改變了過去的我。或者,它讓我更加了解現在的我。雖然我還是不能確定將來的我。

Thursday, September 8, 2011

波蘭的区別


95日,陰  ,格旦斯克

在飛機上認識的波蘭女生Gaza笑說,你想知道波蘭男生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分別嗎?他們長得特別丑。我俩研究飛機上的服务生,小小声说话。

Gaza痛恨波瀾,她寧可待在北欧,她說波蘭太吵了。許多事情当一个遊客是不會察覺的,等住了下來才發現不是這麽一回事。我覺得她說得太好了。

Gaza教我說波蘭語“hello”“謝謝”“波蘭餃子”“蔬菜湯”“咖啡”“水”。她說波蘭人普遍上不說英語。Gaza是英語系的,說一口流利英語。我覺得波蘭語的發音比芬蘭語容易掌握許多,但常常發生這樣的事,兩個看起來不該湊在一起的字母偏偏湊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念不好了。

比如Gdansk,又像barszcz

我後來認真留意,波蘭果然比較難遇見帥哥。他們有漂亮五官,但湊在一塊兒就不怎麽讨人喜欢了。波蘭真的熱鬧很多,他们比沉穩的德國人喜歡說話,比冷漠的芬蘭人朝氣,比骄傲的法國人喧嘩,比隨性的意大利人生活化。但是我在波蘭得到許多照顧,一路上都有人幫我搬行李,有人陪我聊天,問我需要什麽幫助。

 连狗也活泼许多。
 Gdansk美丽的老房子。
他們居然是這樣吃瓜子的,整朵干葵花擺在桌上,閑時摘一顆吃。

來去匆匆的我們,如秋。


終于,新生來報到了。終于,于城逐漸熱鬧起來。終于,我变成二年级生。學生村常停著載滿家具的車子,電梯口常碰見痴痴等待主人來搬的桌椅,路上遇見拖著大箱子的學生。

然而他們來了,我卻要走了。

周三告別伊夫,他比我早出發到瑞典(真嫉妒他可以去聼瑞典獨立音樂了),他說,希望不是最後一次見。周四告別靜,她說,我們亞洲見。周五靠別戴安,她說,明年再見。周六靠別張姐,她說,也許這是最後一次見了。

于城,像一個火車站,每個人都來去匆匆。

我將前往捷克,一個比較溫暖的地方。一大早起來,把行李收拾好,已經中午。不是沒有不捨的,但我依然頭也不囘就瀟灑地走掉。一年來經歷太多的生離,早已把不捨收斂得不動聲色。在抵達捷克以前,我會在波蘭展開一小段無地址的旅程。我突然發覺,過去的一個月,雖然有一片屋簷,但我還是沒有地址。

聼林宥嘉唱:晚安,靜靜地安躺,躺在可以放心的床。唱得真好,這段無地址的日子,我是青年旅館的常客,甚至,我非常熟悉青年旅館的運作和規矩。一個穷学生的旅程,不能奢求豪華舒適,對我來説,可以放心的床,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