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 2011

15个读者

数码文化这科念起来很抽象难懂,范围又广,但也算有趣。其中一篇功课要谈明星偶像,我当初很怀疑自己怎么能写3000字,结果我写了将近4000。

我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影公司,形象包装,媒体合力打造明星的20-50年代,明星和普通生活是隔离的,他们神秘,高高在上,不真实。觉得吗?那才是真正辉煌的明星年代,我把它称为superstar celebrity。

第二阶段是当电视机和录像机的出现,sony第一台录像机带来了MTV,电视机带来了现播和综艺节目,红的不再只是电影明星,还包括了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英国王妃Diana,足球明星David Beckham,走音的William Huang,平凡主妇Susan Boyle。我把它称为real celebrity,明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较生活化的崇拜对象。

第三阶段要感谢电脑和网络,可以称为DIY/home celebrity,在这自造阶段,红的可能不是人,也许是一篇文章,一首歌,一支video。支持者和偶像的接触直接多了,而且不只是崇拜,还包括批评,讨厌,怀疑。通过部落格,网站,聊天网,youtube,webcam,人人都有被赞美和践踏的平等机会。

Andy Warhol不是这样说吗,在数码时代,每个人都有15分钟走红的机会,每个人都至少有15个亲友会读你写的东西。15,真是奇特的想法。那我也有15个读者了(数来数去都不够)?为什么是15,不是10,20? 15分钟也表示,其实你的读者亦是暂时性的,不完全的。

数码,确实是个暂时性的年代啊。

3 comments:

moot said...

这说明了你原本的主课不是经济或资讯。 而且还是电视文化下长大的. :p

古代也有明星偶像。不过那是中高阶级的玩意。
而且偶像也包括了作家,音乐家等等。比如说,歌德在当时的德国年轻人的偶像,《维特的烦恼》在当时是禁书。 现代的明星偶像,是“娱乐工业” 的产物。要注意的是“工业“这个词,就是说明星偶像是靠一个流程“制造” 出来的。新人出现,当然那和任何“新产品”一样有销售的风险。

关于明星时代,你说的是中国吧? 因为在美国是没有所谓的明星时代.在娱乐工业发达的美国,不只是俊男美女的市场。 卓别林,经典的大国民奥森·威尔斯,不是俊男。而且有些“傻傻”的电视剧,比如说Abbott and Costello, 在美国也非常受欢迎。

还有你使用英文Celebrity 这个字, 好“勇猛” 哦。 在英语,celebrity 是 famous person 名人. 所以,你要重写了。 所以“real celebrity" 被人讀到的话,会是笑话。

moot said...

我在想,如果把课题缩小范围, 谈某一个国家的明星偶像现象,那应该比较容易。

还有, 我不清楚你功课谈的“明星偶像”,是否只是一个简单的“idol". 如果只是idol 的话,那就连政治人物也是idol.

chree yee said...

superliang...你有认真在读也。其实要追溯,成名和崇拜在书以前就出现,罗马竞技时代,古埃及甚至更早以前,我在前提有注明这一点。这篇功课主要是谈媒介的出现和成名形式的改变。美国的明星系统才厉害,荷里活是最佳例子。分数批下来了,还不差,幸好你不是我的讲师 :P 其实我以前念商管,现修数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