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5, 2008

情牵诡丝



我一向喜欢特别的灵异片,而你不喜欢。很奇怪,再怎样相似的人还是会找到不同的地方。

但我相信你会喜欢《诡丝》。这是一种直觉。像侨木问为什么你知道孩子葬在那里一样,起东说,那是一种直觉。

演员有江口洋介,张震,林嘉欣,三个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想不到的居然还有万芳。很多年前总是听万芳唱猜心,至今每个字都还记得。记忆真是奇怪的事。

侨木说,只有了解死亡的人才能面对死亡。于是,他组织了小部队,捉了一只鬼。想找出他是谁,生前做些什么,为什么死,为什么魂魄不散。



被捕捉的是17号宅一个总是低着头的小孩,坐在老旧沙发旁,不说话,对影象声音没有反应。但是,每天下午四点半,他就想要出门。他想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见什么人?

人死后,不散的能量会重复着他生前做的事。侨木说,那是一种惯性。

于是起东成为一个跟踪的人。跟踪一只鬼,是什么样的感觉?



起东回家的时候,看见母亲坐在暗处的沙发里,他知道,母亲死了。他问母亲,你是不是恨我,所以才不肯走?母亲不说话,站起身来给他弄早餐。于是起东明白了,小孩的魂魄之所以徘徊不散,不是因为恨,而是因为爱。

那条诡丝牵着的,居然是爱。

我妈每天总是比我早起给我做早饭,有时我觉得内疚,有时不。我从没见过妈妈睡得比我迟。可是我当小学生时最恨妈妈的便当。那时候我想,便当代表一种不自由。现在,有选择吃的自由时候,我却总是乖乖回家吃饭。

然而,放弃自由,却有种安稳。

Sunday, October 12, 2008

13和31的张震

张震总是走在亦正亦邪的中间线,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神情混了点忧郁,温和又带点坚定。我算是喜欢张震的。算是,因为已经渡过了崇拜的年龄。算是,因为没有追星的热切,算是,因为会留意他的新闻,对他主演的电影又会带有某种程度的期望。

不管喜不喜欢张震,他总有办法让你记住。

有天看了篇他的专访,冲动地找出他第一部和最近一部电影来看。

第一部他13岁,而今他31。



《牯嶺街少年杀人事件 - 杨德昌》

真是个好电影,认真而细腻。牯岭街,在这条以旧书闻名的街上发生的真实情杀案,英文片名翻译成A Brighter Summer Day。少年是阳光灿烂的夏日么?呵不,我年少时总期待下一个夏日,让人失望的事,总会随着恶劣季节的结束而略微淡化。

我想起当临教的日子,班上的数学天才小毕,喜欢画画和赛跑的汉,有偷窃习惯的娜,不被同学喜欢的娟,我见证的是家庭社会环境如何把一张张白纸绘上不同的图案。那一个假期以后,我再也没有勇气以教育的方式来回馈社会。是不敢。跨越少年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得妥善处理的危险感叹号。

我们都曾带着感叹号越过青春的门栏,在奇怪的想法里挣扎。现在往回看,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傻?你被执着和信任刺了几刀?你又亲手宰杀了多少对这个世界的热忱?

13岁的张震,有符合青春的生涩和冲动。

預告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510fjQJvPk


《停车 – 钟孟宏》

我们总是寻找适当的泊车位,停车,下车。每一个位子都有不同的风景和迹遇。但即使位子再理想,我们也不会永远把车子停在那里。而被人挡住出路又找不到车主,大概是最无奈的事。

电影里的陈莫想买一个蛋糕来挽和他和太太疏离的感情,车子被其他车辆堵住,于是他就跑去找车主。结果找到不同的答案,各种形式的家庭,各行各业的人,各式各样的生活。那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的晚上,他只想回家。

一个停车位,一座大厦,一个世界,万种生活。这是一次停车的迹遇。

配乐和那座大厦,让我想起重庆森林。

31岁的张震,有对生活谅解而释放的从容。

預告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bJsFhiIecI

Tuesday, October 7, 2008

拜托先别吃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口号是什么时候在我生活重复成习惯。

但自从扛着相机去旅行以后,同伴多半是摄影爱好者。浩浩荡荡地出发,浩浩荡荡地拍照,浩浩荡荡地吃。 遥遥路途上没有贵餐美食,也没有豪华餐厅。点各式各样的地方特色小吃变成最快乐的游戏,如果点到卖相好味道佳的,就好像中了幸运奖一样开心。

点的食物上桌的时候,大伙会一窝蜂地围在左右拍照。拍的当然是食物。刚开始的时候很纳闷,食物有什么好拍?吃不是比较重要吗?

一次又一次,被训练成动餐之前先做安全检查,确认“没有人要拍照”才吃。

然后训练升级,变成“不用问一定有人要拍照”。

再后来,自己变成吃前先拍照的其中一个。

怎么会这样?

现在想起来,是有点啼笑皆非。肚子都快饿扁了,到手的食物不吃,手还倔强地做相反的事。不拍等于错过,于是冲促间把照片快快拍完了好开餐。就这么敷衍了。

可想而知……我拍的食物照一次都没有好看过。

照片有时会骗人,但更多时候它出卖。


爪哇的早餐 – 看起来炸得很脆咬下去却还是软软的香蕉,上面洒着一条条芝士,甜中带咸。糖是咸的,咖啡也是咸的。餐具上面还用心地绘着Borobudur城堡,仿佛可以随时随地复习古籍的震撼似的。


峇厘的pancake - 峇厘人喜欢花的习性总在食物和餐桌上轻易地透漏出来。感觉上别有用心,吃起来也变得特别美味哩。这样的花情很悉心。

Sunday, October 5, 2008

敏感的脚


被小昆虫咬的左膝,已经红痒了一个星期还没消肿。看不到被咬的痕迹,也没有伤口。但稍为红肿麻痒的感觉,在周围的肌肤很适应地扩散开来,留下接近肤色但略微有些暗红的斑点。

像不像某些心事?

医生说要戒一戒比较毒的食物,比如海鲜。不过我总是不放在心上,一不小心又把虾和蚵仔吃下肚。像不像所有该戒的事呢?

医生开的无色药膏,我也没放在心上,总是忘了敷。像不像某些重要但老是被忽略的事?

和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喝茶,听大家说近来幸福满满的生活。看着话总是一罗罗的他们,我突然想起很多年以前,大伙一起玩直排滑轮的事。穿上直排轮鞋的我们,摇摇晃晃,每一步都走得很不踏实,像学走路的小孩好奇地踏出去,也不怕摔交,跌倒了拍拍身子即刻站起来。

有谁想到后来的路原来都是如此战战兢兢的。每天的日子都在轮子上,顺利或摔交,都得看每天的脚步踩得稳不稳。在不确定的路上,我始终还是站不稳脚跟,V型的走法老是被自己给牵袢住。

敏感的脚,总该好好照顾才是。将来要走的路多得是。

早安.晨之美以后,有一年多没听卢广仲了,那充满探索的音乐是一把让我疑惑的声音。一百种生活,哪一种才是我要的?

Saturday, October 4, 2008

环岛,是离开也是回来

看了两部充满胡德夫调子的台片, 2007年有关环岛的电影,没有太多对白,清淡得让人喜欢。

是有这样的环岛路线。沮丧的时候,我们开始假装沿着海岸线离开,吹着咸咸的海风,看着水平线把天地划分为二。然而地球是圆的,当难过的事渐渐地变成不是一回事,我们假装回到原点。

而环岛,是为了潇洒地离开,还是为着释怀地回来?


《最遥远的距离 - 林靖傑》

最先吸引我的,其实是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么简洁而震撼。

然后我发觉,原来这部电影是要用耳朵来看的。我是那么地留意每一个需要聆听的细节,海浪,松鼠,电车,呼吸。我甚至听见了距离的声音。

我喜欢电影里每个人的执着,幸福明明已经离开很遥远了,但他们还是坚持走到最南端,寻找心里期待的每一种声音。南端,是离他/她最遥远的距离吗?

我们离自己最遥远的距离,是当我们不知如何好好生活的时候。

后来我想起马盛辉。他写过这样的故事,录一张大自然的声音寄给远方的女孩。这样简单的故事,隔了这些年,我居然还记得。

记得住,听得见,看得到,有些事情总让我觉得,活着真好。

预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VJ9EYw9Bc&feature=related


《练习曲 – 陈怀恩》

有听觉障碍的明相骑着单车环岛的时候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听着,心都热了起来。我居然也想去一趟台东吹太平洋的风。

印象深刻的是,明相说,睡在屋里的感觉真的好舒服好安心。可以想象,这一段路程,明相练习的不止是和弦指法,他还开始了人生的练习曲,学习如何以悠然自得的姿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

原来,我总给梦想定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仿佛做不到的,遥远的,冲动的,稀有的,最好所有人都不赞同的,才归纳为梦想。

梦想其实是很纯粹的生活练习曲,不是吗?

预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y6-KxJ_IDc

Friday, October 3, 2008

凹凸


今天下班的时候发现,回家的路上又多了一个窟窿。就在离家不远处的路口正中央。好心人在洞口里插了根树枝,提醒过路人那里有个坑洞。

我曾经以为每条路都是这样的。

直到外地来的同事问我,为什么居林道路那么坏。据说居林这小山城雨量多,地底的水流也急,所以常常造成土地松散,地面也就特别容易垮塌。

这个世界,也不正是千疮白孔的吗?

在追求完美的时候,我们有时被绊倒,有时庆幸跨越,有时努力填补,有时小心翼翼。在跌跌撞撞以后,我们终于懂得了,这世界,总是有填不完的洞口。想走的路,还是有点凹凸。

总有些遗憾,那样叫我们记住。

习惯更换


每次pchome有新的改变,我总是无家可归。这是第二次了,也许这次我再不回去了。我已经不再挑剔了,很随意,我不过是想有个地方,在想继续写部落格的时候写下去。

不舍还是满满的,那个部落格写了快3年了,太熟悉每个运作,一天中哪个时段比较慢,它的好处和坏处,更改键在哪里,照片要什么格式,有多少新的留言。真的像家一样。

而新的家不是不好,只是一切从零点开始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也换了手提电脑,从黑色的IBM T42换成灰色的HP 6910p。还是不舍。我刻意延迟了几天,IT部门已经催了,不能再拖了。背包的体积和重量不同了。键盘上某些东西的位置也不一样了。然后,我换下灰色的桌面,取代一片万里无云的蓝天。

然后,我还想换套沙发。

生活总在不停的更换中延续。换办公桌,换车子,换朋友,换同事,当不舍一次比一次深,我知道,我老了。

但我总会习惯新的,我知道。把自己一点一点地从老习性里抽离,然后慢慢地让新的东西驯服自己的感官。没有什么是不能习惯的。

那,有没有什么是不用更换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