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0, 2025

为期一天,不为什么的微旅行

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厌恶有关旅行的书籍,电影,社交媒体,那些为旅行标上意义的一切切。不喜欢所谓完美的摆拍照片。不喜欢打卡这概念。不一定要大光圈浅景深。没有非去不可的地方非看不可的风景。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审美疲劳这样的病。

那些有关旅行的故事,从一个难过的契机开始,放下生活的所有大小事务踏上旅程,途中遇见某些事,某个人,某些景,有所领悟,找到自我,然后就 happy ending 了吗我不知道。

所以很久都不看旅行有关。

但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电视剧,居然就旅行有关。

是《朴夏京旅行记》。

当她看着窗外随风飘的塑料袋子,心想着 “想消失时就离开,开启为期一天的旅行,若能走路,吃东西。发呆就更好了”,当看见她微翘的发尾,当看见她在人群里一副慌张独处时却又怡然自得的模样......

我很讶异,我想我一定错过什么,不然韩剧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地日剧模式了?

一定要附上一个意义吗?好像不用,旅行可以很纯粹,可以很短。没有非得这样,当然万事皆有可能。如果可以走路,吃东西,发呆,那就更好了。

人类诞生以来,流浪者无所不在。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渴望着别处。就算去了某个想去的地方,还是会渴望另一个地方。《朴夏京旅行记,2023》


也记录一下虽然不是很喜欢,但一些对白很有意思的电视剧。

其实我就想回应这个年代,现在很多事情都是 “糖水相”,一律是浅景深大光圈,全部都即食和无深度。《哪一天我们会红,2025》


麦汁冷却后,放进干净的容器,加入酵母,发酵和风味形成却是啤酒自己进行的,过程就像是尽人事听天命似的。原来世上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酒醉罗曼史,2024》


无论做什么,刚开始总会觉得不对劲。比如说吃惯了甜突然尝试酸甜,只会尝出酸味。可是生活很有趣,就像酸草莓一样,吃起来很酸,却能煮成最好的果酱。《未知的首尔,2005》

Tuesday, February 6, 2024

又是去野外的时候了

我觉得体内大概还多住着一个辛巴达。在旅途中很倦的时候,会特别想念家里的温暖被子和轻轻一扭就不间断的花洒浴;在城市的舒适圈里晃,又特别怀念野外的新奇和自在。

像是在城里待久了,生活里种种便捷突然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又像偶尔会有阵风从远处吹来,把一张岁月静好的白纱帘掀起一角。

像是太安定的生活,总会混合了会发生什么似的预告,调出不安的骚动。

又像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适应力超前,既能安于城市,也可乐于荒野。  

总之,和辛巴达一样,所有来自上次旅程的疲累不快、惊险、力不从心、瞬间就消失不见。顺其自然地说服自己:又是去野外的时候了。

Mardi Himal, Nepal, 2023

和山和阳光一起早餐

这一次,大部分时间都走在山的背脊上,山会痒吗?

踩着新雪,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太喜欢这种感觉 --- 终于我不再横冲直闯

在山上,每一刻的阳光都很珍贵

依山而居的,是群山







Monday, December 26, 2022

2022年看的小品

2022年断断续续看完的小品有:

1. 人情味

味觉有唤起记忆的力量,独特的滋味和记忆里的情景融合,会带来奇迹。非常想念但可能再也无法体验,这种不安会让人变得脆弱。然而,我们仍一点一滴累积着未来会想念不已的记忆。《今天可能有点辣, 2022》

这部饮食剧有淡淡的温暖,淡淡的甘苦,没有过重的调味,清香而醇厚,让人有看 “是枝裕和” 时会有的疗愈感。

准备的不是华丽完美的料理,而是做给家人吃,不需要精美瓷叉、也不需要摆盘修饰的家常菜。仿佛比起菜色本身,和家人一起回忆和写下记忆才是更重要的本质。

太喜欢剧里出现很细微的日常情节。像是在厨房做菜时,常常发生东西突然消失,一会儿不需要时又马上出现的奇迹。像是因为经常做饭,刀工变得快速。或是碰到热情的超市老板,选购食材时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还得努力与他解释想做什么菜。接着是今天要吃什么菜还得考虑一下冰箱里有用不完又不想浪费扔掉的食材。

特别有人情味。

而有个人因为你的喜好和味觉,不断调整食物的烹调和味道,这便是人情味了。你说呢?


2. 电影和跑步 - 生活缺一不可

我好期待看见那双球鞋磨损的样子,听说看鞋子磨损的状况,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职业。每个人的步伐都带有他们的情绪和能量。
《Run On,2020》

一个不看爱电影的国家田径队选手和一个对跑步一窍不通的外语片翻译员,这两条截然不同的线的交叉点,其实很曲折绕圈子。很喜欢两人直接而认真的聊天,只要坐下来,就充满这部剧私有的精彩对话,像是:

  • 田径选手:短跑只要十秒就能分出胜负。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为了那十秒拼命吗?
  • 译员:我有种变成富翁的感觉。在我彻底了解一部电影之后,再告诉全世界的那种心情,就像手里握着很多东西一样,感觉自己很富有。
  • 田径选手:我第一个目标,就是嬴过跑在前面的选手,之后下一个选手就成为我的目标,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前面已经没有人了。
  • 译员:我以为成为翻译员以后,可以尽情看喜欢的电影,同时又能赚钱。但当它真的变成我的职业后,我才了解到世上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很有趣。
  • 译员:把跑步当成职业是什么感觉?田径选手:气喘吁吁的感觉。

不管是什么,一旦变成职业这回事都不容易,所以一向喜欢带有职业术语的对白,不过欧美剧太过英雄主义,日剧又过于理想美化,中文剧一般都很表面,如此深入却带有日常意味的正合我意。

因为主角从事电影相关的工作,所以经典电影的植入变得很自然,从《ET》《教父》《毕业生》到独立电影,好像在看电影回顾一样。还有,这种聊天方式,是致敬《日落以前》吗?我有想把那些老电影都找来看一遍的冲动啊。

身边时有这样的人吧,犹如一部放映机,随时会把电影片段剪接播放。如果刚好处在相同频道,可能就是彼此最好的对话。

看韩剧总会想到的事 --- 如果能剪成8集就好了。

对于任时完在《未生》以后还能保留一张纯净的脸,实在是太好了。


3. 那个夏天以后,再也讨厌不起来了


每个人都有忘不了的一年,久久珍藏在心底,凭着那份记忆,可以撑过所有的日子。属于我们的那一年,还没有结束呢。
《那年,我们的夏天,2021》

一向不太看青春剧,不过这部是韩剧里少见的小清新,看了觉得韩剧真的好会拍呀。因拍摄纪录片把全校第一和倒数第一凑在一起也很有趣。没想到的是,进入社会的全校第一每天得努力业绩,个性散漫的最后第一则成为高收入的画家收获满满的名利。

看完都快一年了,如今我还记得第三集,仍抱着 “整部剧就剪成这一集吧” 这样的感觉。

第三集的访问里,倒数第一说,单是讨厌她的理由都可以列出十项:

1. 她是众所皆知的自私小气鬼
2. 她是情商太差的反社会人士
2. 她有令人疲惫多余的好胜心
3. 喜欢吵架又目中无人
4. 固执又自以为是
5. 一点都不懂得浪漫
6. 对她来说,比我更重要的事太多
7. 她会把我带到巅峰,然后把我推下去
8. 她会在很幸福的时候,以残忍的方式分手
9. 她在人生中,太早去除我这个人

而最讨厌的是,只有我知道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她只把善良美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一人看。

当她躲在浴室哭得稀里哗啦,我突然想起《我的大叔》也曾经这样说:当你试着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再也讨厌不起来了。

可怕的是,我常有这样的经历。

美好的第三集,美好的夏天。


Thursday, October 28, 2021

亲爱的细胞们


理性细胞的心声:“随着闹钟的声音,我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早上的工作很多,包括叫醒洗漱细胞和时尚细胞,上班时间我还得负责转动磨盘,将生活里重要的瞬间保存也是我的责任。不是只有我那么累,世界上所有的理性细胞,应该都过着忙碌充实的每一天。” 

《柔美的细胞小将,2021》


今年的剧,我给了《柔美的细胞小将》。

看到金高银特别高兴。韩剧里,朋友们都喜欢甜美的孙艺珍和宋慧乔,而我偏爱金高银和孔孝真帅气中带着随性的气质。

看到细胞们也很高兴。主角柔美内心城堡里住着无数的细胞,包括理性、感性、时尚、贪吃、家务、恋爱、防卫、写作、拥有第六感应的细胞等等。细胞们每天进行着各种对话做选择。

而我最爱理性细胞了,它会发牢骚,会阻止感性细胞过于冲动,会冷静地分析状况,会拉着孩子气的贪吃细胞,还会安慰沮丧的大伙们。这个理性细胞其实很感性。

仿佛看见自己的细胞们正和平相处。

我曾经在2010年这样写吧,家族血液里或多或少都带点离乡背井的细胞。也曾和同事们抱怨,某些工作做到细胞不知死了多少。看见这个漫改,大有故友知音之感。

我大概和柔美有一样多的细胞小将,影响着生命里最重要的时刻、毫无预兆会低落得不想说话、偶尔却会情绪高昂、偶然勇敢偶尔退缩,也做傻事闹笑话,会旅行疲劳,也会突然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

原来呵全是细胞惹的祸。


Sunday, July 5, 2020

孤独也使我们相遇

除了爱,孤独也使我们相遇 - 林达阳

mco 时看了几个片子都很喜欢,平平淡淡地看,也平平淡淡地过完一个 mco。有一部法国片子叫deux moi,没有浪漫情节,淡而清新,更像一部北欧小品。

两人住在巴黎的同一个小区,每天走相同的路上班,搭相同路线的地铁,看同一片日出日落,喜欢同一首歌,招呼同一只猫,却不相识。两人住的公寓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的房子和街道,原来城市很热闹,也很孤寂。

特别喜欢小区里的那爿杂货店,黄底红字的招牌,外面摆放各色蔬果,里边暖色调,高高的架子上东西排列很整齐。老板是个连一瓶小小 pesto 都很执着的人,会与前来的小区顾客闲聊几句,知道他们的喜好,会多管闲事地插手顾客的选择,特别有人情味。老板介绍米的时候会说:「我知道什么米适合你,买这种米吧,吃这种米就好像去了旅行一样。」

是一部细细的,淡淡的,可是一面看一面会心微笑的小品。

我知道,我们也一样,绕同样的路,逛同一家杂货店,也许会相遇,也许不。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9

2019 年的远足


多年前在捷克看了一场《 30年后的玛囊 》摄影展,那是一位捷克摄影师Zdenek Michal非常好奇父亲Zdenek Thoma走过的路,于是他带着父亲30年前的照片走进玛囊村,寻找照片里的主角们,在隔了30年拍摄比对的一组照片。

寻找过程没有想象中困难,有些人迁移加德满都,有些长大,有些老靡、有些不在人世。可是,30年后的村子仿佛是“人间多年山中一日”,没多少改变,仍然朴素可爱。

从此对Manang这条徒步路线念念不忘。

没想到8年以后,这个心念终于落实。也没想到,那个多年牵挂的玛囊村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喜,我最喜欢的,反而是途中留宿一晚的Gyaru石头村。

进入石头村之前,得穿过一个山头、越过两个湖泊、再攀上长长的山坡。石头村设施简陋,冷风阵阵,非常寒冷。幸好抵达得早,才放下行李稍作休息,雪跟着下来了,整个村子白雾茫茫,屋顶和室外桌椅铺上了一层白雪,连路都看不见。
     
早晨醒来雪已停,才惊喜地发现石头村坐落在山顶上,山坡绿草葱葱,放牧着牛羊,小溪流结成了冰,晶莹剔透,四周雪山围绕着。房子就地取材,以大大小小扁平的石块叠起,高高低低建在险峻的山坡上,楼梯是挖空的树根,是非常传统的藏村。

难怪它被山导Bhim誉为最美的村落。


总算不虚此行。


在村口与老奶奶聊天 ,她说英语单字,但是很亲切
photo by EN Teh

第一次在山里遇上大雪纷飞,冷得不得了

留宿一夜的 Gyaru ,是很喜欢的藏族村 (3670m)

房子就地取材,以扁平的石块叠起,高高低低建在险峻的山坡上

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9

One last glance




最后一张山的照片,是在 Chame 回程路上,回过头照的。那时大家都在赶路,我走得很慢,落在后头。

山的轮廓很明朗,一小部分挂在天空,一小部分落在水渍,一小部分藏在山背脊。

大部分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