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6, 2014

就是喜歡爛房子

我目前的工作室 - 小居林


《小日子》專案總監葉思吟為小店特輯,簡單地做了這樣的總結:
「爲了實現夢想,小店主人的日子,或許過得並不富裕,甚至放棄高薪只為一圓心願。每天被綁在固定空間,從清晨到夜晚,不停勞動,不輕易妥協。就算辛苦,也是想要的生活樣態。現在做了,也許不會成功,但如果不做,卻會後悔一輩子。」
三言兩語,把我們這幾個月的狀態,清晰地寫出來。我才發現,自己一不小心,竟也處於這樣的“一群”了。

 
《小居林》是個美麗的意外

其實,開店並不是我們的夢想,《小居林》的落成是一個意外。
近年來,家鄉許多美麗的老房子慢慢被拆除改建。那時人還在北歐,和家人聊天時弟弟偶而會提起:當年你拍照的白色木房子拆掉了。或是,那棵百年大樹被砍了。老街上有美麗五腳基的老房子被取代了。囘鄉后更心寒地發現,我喜歡的馬來高腳屋(前Kulim Club會所)一夜之間不見了。人們逐漸搬離老街,住到新城(Taman Selasih)去了。
不是反對人們追求更舒適的居家環境,只是,土生土長的我們,看著熟悉的家鄉逐漸改變,只能痛心卻不能做些什麽,感覺很無助。當時,我們曾玩笑地說,為家鄉做點什麽,買閒老房子來做民宿吧!可是心裏明白,沒有資金和缺乏市場需求,這樣的想法也不過是說著玩。
兩年前,弟弟偶然發現老房子出售。前屋主是個印度人,見買主如此喜歡老屋老物,幾乎是大家一見面就達成的協議老房子買給了朋友,而弟弟興起租下來辦家咖啡館,大家一致決定保留老房子的結構。
就這樣,我們開始以自己的方式,為家鄉“做點什麽”。
 
決不妥協,逆著所有的建議走

看著老舊的房子慢慢變成今天的模樣,食譜上被刪掉的、保留的,我慶幸自己是少數看過老房子真面目的一個,從一開始就看著的一個。因爲,只有看過原來面目的人,才明白裏面包含多少辛苦、心血、想法、不妥協和堅持。
當初和朋友說起開店的小主意,很多親友都不看好,給了關心的意見。
朋友:飲食業是很辛苦的,創業容易守業難,檳島的咖啡館就不知関了多少家。
同學:居林這小地方怎麽能維持?小鎮人都習慣吃住家飯,價高沒人光顧,價低准賠錢,不穩定且高風險,不如開在檳城、古城或首都。
爸爸:飲食不能和藝術混合在一起,老房子基於衛生考量不適合做咖啡館,不如找一家全新的店鋪來裝修。有誰要來看一閒老房子,在樹下吃加料(落葉)的食物?(我爸其實很幽默)
媽媽:凴幾道家傳菜,能維持嗎?又沒了穩定工作……
看熱鬧的人:這條老街已經老化,沒有人潮,年輕人不來很久了,應該到新城去開,就等著看你們可以支撐多久。
裝修師傅:你們確定要這樣?不如把整閒房子重新上漆,比較經濟實惠。
很感謝所有親友的好心提醒,但我們決定不妥協。就是要囘鄉。就是要開在已近夕陽的老街上。就是要練習做一碗不含味精的家傳香。就是不裝空調。就是要動手做家具。就是喜歡破房子。
這幾個月,我們幾乎逆著所有的建議走。
那時老房子的狀態,而今已不復再,沒見過當初的人,也無法想象當時的破爛。老屋荒廢多年,濕氣重,有种難聞的黴味,樓梯已經無法安全行走,樓上地板部分已經破爛,灰塵不能控制地從縫裏掉下來後院滿是爛泥腐葉,舊家具堆積,墻面破舊不堪,地磚需要修補,某裝修師傅甚至拒絕上樓察看。
所幸新屋主和租客都有相同信念,我們也看到破房子的魅力。不是嗎?天井有淡淡的自然光灑下來,後院有老樹盤根,黑白地磚的組合有种超現代的美,墻上的斑駁的顔色寫滿歲月的痕跡,厚重的木門窗框是絕版的手工
我們想到的是:索性刻意保留所有的老舊,這樣我們就可以擁有獨一無二的老房子,絕不是旅遊街上刻意收購老物古董來做裝飾佈置,決不是仿古的咖啡館,而是個性堅韌的老屋,放著本來就屬於這裡的物件,彼此相依多年,即使換了主人,原來的精神還在。

 
加和減的習題開始了

這樣的想法,隨後也帶給我們無數艱辛。要“刻意”保留老屋構架和風貌比徹底翻新一所老房子要困難許多。畢竟我們不是行家,也沒什麽藝術細胞,我們資金也有限,請不起專業顧問,老屋修復變成一種難題起來。哪些要保留,哪些危齡部分要修補,哪些可以拆除,加和減的分量要拿捏得准,不然或破毀老屋的特有體質,或造成日後營業上的困難,屆時再維修就來不及了。
Pierre的義務幫忙是萬幸之幸。感謝他百忙中還不計辛苦,幾次遠道而來,從最初的了解老屋狀態,構思,墻的修補,油漆,房子的採光,到後期維修的進度,怎麽運用實材,選購二手材料,Pierre都無私地分享他的想法和意見。Pierre對修復的執著、細心和堅持不止讓我們上了一堂課,後來更成爲了我們的依賴。有時難題出現,事情懈怠不前時,我們總是慣性的想:不如打電話問Pierre好了。
也感謝所有師傅們把房子修成我們心裏的模樣。地板被修補得很完善,樓梯不再危機重重,二手木釘制的手工桌椅更是樸實好看。從最初的不了解,師傅們給的多年經驗分享,我們臨時一再更改的想法,到後來的互相配合,大家已經很熟,師傅也認同我們的概念。我們會給師傅帶些糕點,師傅們也會給我們多買一份下午茶,偶爾還會閒話家常一下。
我們從加和減的習題裏,穫益良多。


 
招待朋友的感覺

有天在書店裏翻閲到黑兔兔的開店提案《每一天,都是風格的練習》,二話不説地付款帶回家,一面看一面拍案叫絕。若是1年前我可能不會買下這本書,若是多年前我可能不會發現這本書。開店的辛酸和快樂,也只有身在其中的我們深有同感。
黑兔兔這樣形容:一家咖啡館,會遇到同性質的客人,因爲小店吸引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現在相信了。
雖然,我們還在調整中,不記得每一個來客,但我們開始和來過幾次的熟客變成朋友。我知道哪個人喜歡較清淡的食物,像是會給吃素的夫婦準備果汁,那個喝americano的先生喜歡的咖啡豆,喜歡靠窗位置的女生,總是三點半出現的小男生,某個濃度的綠茶拿鉄,愛吃Oreo芝士蛋糕的小朋友喜歡的巧克力分量,愛吃草莓蛋糕的小男孩愛畫畫。
他們不需要每天都來,只要偶爾來一趟,笑著說我又來了」就已經足夠。
有些來客會說:我帶兒女來看看我小時候住(類似)的房子。細心的來客會發現:你們還留著木門窗,或是:那彩繪玻璃是50年代的手工。好奇的來客會問:行李箱和木櫥都是前屋主留下來的嗎?惜物的來客則問:手工桌子和手工燈罩出售嗎?
再忙碌,遇見這樣的來客都會讓我們會心一笑。然後,我會跟他們一一解釋。

這所老房子,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意外地促成我們和念舊的來客一種聯接,一種話題。
而我,開始明白在為家鄉做點什麽」的想法,也許就是開一家招待朋友的小店。

Tuesday, September 30, 2014

不朽的橘光


在流沙般迅速退色的記憶裏,Clem對Joel說:我想到解決方案了,你可以把我藏在我不存在的記憶那裏,就不會被電腦程式搜查到。結果Joel想了想回答:可是我記不起任何沒有你的記憶。

我沒有想到,Joel的記憶竟然比現實還要色彩。一抹橘色,是Clem帶來的。那外套、那頭髮,像冬日的太陽。

有點小高興,他倆沒有敗給時間。

隔了十年才看,電影還是很好看。所以好電影也是不朽的橘光吧。難得假日,得好好追一些電影才行,想看這幾部 ^^

 

Thursday, July 31, 2014

坐我的車,聼我聼的歌



今天我在小店裏一直播著《安和橋北》,一直播一直播,好像有種使命要推廣宋東野那樣播。
其實,完全不是那囘事,我只是純粹很喜歡宋東野。
記得買下《安和橋北》那時候,是工作最忙碌的時段,唱片的事惟有在路途上聼。那時我車裏幾乎天天都在播安和橋。朋友坐上我的車子都會皺起眉頭,怪我聼這麽“古怪”的調。我倒是不介意,朋友下了車,我還是天天在聼。我喜歡聼他唱“那些夏天就像你一樣回不來,我也不會再對誰滿懷期待。”
沉著、冷靜、還帶點溫暖的灰色。
我一時很訝異,不明白一個20來歲青年,怎麽會有一把走過風雨的聲音,從容地說起往事。
看過一篇訪問稿,才知道原來他真的有很多故事說。宋東野不喜歡被人說文藝,他寧願說自己矯情。“矯情勁兒一過,歌曲就完了。”他說戀愛是成長必經之路。就因爲愛了、散了,才明白很多事。他還說,遺憾是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最有它的價值和意思,最容易附帶著很多人的回憶。
我想,也許有故事的你,會比我更懂得宋東野。
找一天吧,你來坐我的車,聼我聼的歌。

Tuesday, July 29, 2014

你给自己留了多少后路?



一直很喜歡科幻片《Gattaca》。最近又看了一次。影片一點緊張情節都沒有,可是卻把我困在濃濃的擔憂之中,處處為主角瘋狂主意捏把冷汗、提心吊膽。偏偏兩個主角卻處之泰然。
看到Vincent和弟弟再次出海那場戯。Vincent在滔滔大海中回頭,毅然跟弟弟說:我可以去得那麽遠,因爲我從來都沒有給自己留下回頭路。
終于我恍然大悟。
太多慮,就走不動了。
四年前我決定遠赴北歐留學,許多人問我:那將來怎樣?當時我說:將來的事,將來再説。
四年后我再次做出瘋狂的事,放棄穩定工作,囘鄉經營一爿小小咖啡館。很多人問我將來的事,我還是說:將來再説吧。
將來的事,誰知道呢?
原來,去得遠去得徹底,並不是因爲我們是個特別有毅力的人。我們只是沒有給自己留下回頭路。只可憐父母在一旁為我們瘋狂主意捏把冷汗、提心吊膽。

Saturday, January 4, 2014

清晨小讀

淡風、清朗的早晨,小讀孫梓評的短詩最適合不過。
 
張維中曾說“散文和小說的張維中,最大的差別是前者基於分享真實生活,後者則架空又擬真的想像”。我覺得孫梓評的短詩是兩者混合体。對現今社會的想法,以特有的方式修飾(隱藏)一下,絕對是孫的拿手把戲。
 
阿尼默的手繪插圖更是精彩無比,那麽直接,又那麽強烈。
 
愛不釋手。
 
 
盤子裏液體般漾開的拒絕
---不是無話可食
只怕坦白有刺
 

在乎的事只有一點點
卻仍打翻了
手中那只杯子
 
 
《你不在那裏》,詩:孫梓評,圖:阿尼默



Wednesday, January 1, 2014

不哭的樹


很想學會唱: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可因爲某些事情,還是煩躁。
講了一半斷線的電話、永遠緩衝的網絡、看了三個月還看不完駱以軍的《遠方》、一直提醒我係上安全帶的訊號,都讓我毫無由來,很羞恥地煩躁著。

G都感到我的急躁而好心告勸:該變的不是生活,是心態。

好吧我答應你,G,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新上路。我要學習京都的大樹,溫柔而堅定。西西不是這樣說嗎?你看一棵樹就從來不哭。

(就在新一年的始端,最適合亂發表言論了。比如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