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6, 2008
路过香港
我乘坐香港航空的路途上,吃港式点心,看了很好的一部香港电影《十分钟情》,搭了机场快线,听着林一峰和蓝弈邦。
这样的一天,其实是很香江的。
但我有种很不真实感。在尖沙咀只有短短的120分钟,怎么能算是走过了这个都市?勉强点,算是路过香港吧,我想。
我在弥敦道待了很长的时间,高大茂密的榕树让我舍不得走开,树下有老人坐着看表演,还有菲佣们在野餐。走在榕树下,听着风吹树梢的声音,我甚至忘了在这条商品琳琅满目的街购物。
我是没想过香港也可以很绿色。
九龙公园长廊有条挂满花草的墙,午后的阳光明媚地照着,小孩子们快乐地走过,墙也变得快乐起来。
我走到天星码头的时候,有许多拿着相机的游客。天星码头居然也成为旅游景点了, 但是和1920比起来,它还是一样朴素。我常想,为什么经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它还是变不了多少呢?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想起有关马六甲的遗书,我突然很难过。欧阳珊说那是有关马六甲的笑话。但为什么我还是很难过呢?
方块白砖的墙,小小的柜台,圆圆的小台桌,隔着玻璃的厨房,洗切好的菜,穿着白色衣服的橱子。
这样的小店其实是很熟悉的。在那部电影见过的?我忘了,但它是那样熟悉。有些电影就有这样的能耐,一首歌,一句对白,一个场景,像一个人那样叫让我们记住。
我经过这样的小店,忍不住走进去,点了皮蛋鱼片粥和柠蜜。
路过重庆大厦
阿F,匆匆路过弥敦道时,我居然发现重庆大厦。很普通的灰色楼房,暗绿色招牌,人来人往,要不是等红绿灯时东张西望,我大概不会发现它的存在。
你我都喜欢的《重庆森林》,种种对白画面马上浮现。我呆呆看着,再也忍不住,越过马路,我钻进一个我 “以为是 ”人鼠混杂的大厦。
车水马龙的弥敦道上,除了重庆大厦,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廉价旅馆,它们都比我想象中的重庆大厦还要“重庆”。
记得林青霞追的印度人吗?原来不只是印度人,这里还有随意的背包客,缠着头包的孟加拉人,不知哪个国家的非洲人,当地人,老外,这里有廉价宾馆,各式商店,外汇兌换台,布满油烟的餐馆。
我忽然了解,这不是一个大厦,它是一种生活。
这样的闭路电视镜头,太太太熟悉。不知何故,却让我觉得有种安全感。
我和穿白色T-shirt的巴基斯坦人聊天,他说,住这里四年了,17层高,770个单位,有200多个闭路电视的大厦,每个种族,住在这里也好,路过也好,大家都和平相处。
重庆大厦是杂,但不乱。
长长的白光灯,老旧的风扇,蜘蛛网散布的天花板,白底红字的简单招牌,二楼餐桌,过路人的我没有办法读完。也许有一天我会回来,也许在里面住上一阵子。
阿F,你会不会很惊讶?
Sunday, November 2, 2008
好想念雨天
收到这样的邮件
上周,正努力着忙碌着,收到这样的邮件:
“Thanks Chree, you are doing an awesome job,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effort! Dave”
隔两天,又收到这样的邮件:
“Hi Chree Yee,
I know most of my mails to you are constant requests for more data or ARs, so I just wanted to send one THANK YOU email – no Actions Required!! I know you have a HUGE amount of work going on right now, some of which I am involved with, much of which I am not. But despite your workload, you always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complete, and well thought-out response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lways outstanding help!!
I sure hope things calm down soon, but I wouldn’t bet on it…
Best Regards!! Todd”
如果还有什么比工作时收到感谢邮件更欣慰的事,那就是在同一周收到两封这样的邮件。
也许清晨的血液流得比较快,读起来特别感动。想起很多年前刚入门时被骂哭的事,不知该用什么样的声调来感慨。这些年的确学了很多。
从严格的人身上学会仔细;
从忙碌的人那里学会快速反应;
从挑剔的人处学会处理问题;
从巴辣的人口中学会坚持;
从随意的人手里学会协调;
也从这些人身上,学会感谢。
这些,不在课堂上,却一辈子也学不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